海报新闻记者 安蕾蕾 报道中金策略
8月12日,财政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《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标志着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。今年3月,财政部曾透露,将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,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,其中一项就是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。而今政策出台,无论是贴息范围划定,还是贴息规则设计,都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,激发消费潜力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,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。
根据《方案》,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,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(不含信用卡业务)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,可享受年化1%的财政贴息。贴息范围广泛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,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、养老生育、教育培训、文化旅游、家居家装、电子产品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。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,政策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,每人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。
“做个简单测算,如果按照1%的贴息比例,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,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。这就是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所产生的撬动效应。”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指出,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,精准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。
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中金策略,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,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。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,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。
“由于政策刚刚出来,目前前来咨询业务的客户整体数量不多。”一位国有大行网点信贷经理向记者介绍,“简单来说,贴息后消费者理论上相当于享受2%左右的消费贷利率。”
《方案》显示,此次共有23家机构被纳入贷款经办机构,包括六大国有银行、12家全国性股份行,以及微众银行、蚂蚁消费金融、招联消费金融、兴业消费金融、中银消费金融等5家机构。实施方案发布后,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工商银行、交通银行、邮储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广发银行等超过10家机构迅速响应。
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,此次贴息政策将利好信贷市场,尤其是消费贷款领域的恢复。由于贴息贷款经办银行主要为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,政策将直接提升这些机构在消费贷领域的市场占有率。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